当地时间8月28日傍晚17:00,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正式宣布了自己辞任的消息:“7年又8个月,为了出成绩我倾尽全力,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尽管还有很多的政策待实现,但不能让我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耽误政治决策。对于辞任一事,我对国民致以诚挚的歉意。”
这位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将结束他的任期。安倍晋三称,在继任者被选出之前,他将继续留任。上周消息发出后,市场一度激烈动荡,日本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1.4%,东证指数收盘下跌0.7%。“避风港”日元上涨逾1%,美元兑日元跌破106关口,最低跌至105.3水平。
不过随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辞职带来的不确定有所减弱,股市普遍的看涨情绪削弱了对日元的避险需求,市场风险偏好加大。周一美元/日元自日内低点回调,欧市盘中上涨至105.8水平,涨幅超0.4%。
截止北京时间16:10,美元/日元报105.82,涨幅0.43%。
惠誉国际评级发布的对日本经济的评估报告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辞职将2021年10月大选之前预计的政策不确定性提前了,但在此之后日本的政策可能会保持稳定,基线预测日本的领导人变动不会导致未来一年出现重大政策变化。
同样,瑞穗国际利率策略师麦卡勒姆表示,尽管安倍首相宣布辞职,但安倍经济学框架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不变;凯投宏观也认为安倍辞职对日本经济影响较小。
不过,安倍的突然辞任确实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促使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此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安倍的继任者以及接下来的政策设定,下一任首相又要如何应对日本死寂了数十年的经济以及疫情带来的雪上加霜的衰退?
失去的二十年、安倍经济学与疫情
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以来,一直到2011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日本GDP增速甚至降为负数。而这段时间也被后世称为“日本失去的20年”。步入千禧年后,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停滞,日本政府持续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出台超过20次紧急经济对策,累计额度超过200万亿日元的财政投资,然而其收效仅仅是拉高日本政府的债务。日本经济迟迟得不到提振,国民长期无法从90年代的泡沫破裂中走出,这也导致在1989年至2012年间日本不断更换首相。除2001年就任的小泉纯一郎凭借略有成效的经济政策得以持续6年担任日本首相,在1989年至2001年的13年间,日本一共更换了10名首相,平均每人在任时长不超过16个月。而在20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后,紧随而至的全球经济危机让日本首相职位又回到了6年7相的频繁更替中。
由于肠炎旧疾,安倍曾在2006年仅当政一年便辞去了职务。而2012年12月26日,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暌违6年后,安倍带着他的“安倍经济学”重返日本政坛最高位。
2012年的“安倍经济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安倍称其为“三支箭”,分别是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财政刺激与促进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其手段是对外实现日元贬值促进出口,对内实现通胀提振消费。实质上,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思路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升市场货币流通量进而促进投资与消费如出一辙,但安倍版本的体量却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带头执行量化宽松计划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甚至给该计划取名为“异次元量化宽松”,意指超越时空、突破历史、史无前例的激进量化宽松政策。
同时,在财政政策方面,安倍实行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仅在国债上就以每年5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2014年10月时更是扩大至80万亿日元,并加上了长期国债,40年期的国债也被视为购买对象。如此大规模的购买国债、发行货币,令日本的经济在2012年至2014年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增长。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日本该轮经济扩张从2012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18年10月,持续时间长达71个月。期间,失业人数明显下降,工资增加,企业利润率也有所提高。法国一家金融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日元相对贬值带动赴日游客的数量增长。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4年间,赴日游客人数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赴日游客支出总额也增长了近150%。
在2015年9月份,针对日本社会的顽疾——低生育率与老龄化问题,安倍又更新了他的“安倍经济学”的内容,推出了“新三箭”,包括免费日托、提供看护补贴等。“新三支箭”更为重视解决结构性问题,虽然仍然难以解决日本固有的社会问题,但有分析指出,“安倍经济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提振了大企业的出口,入境海外游客数量大增,把日本从负增长边缘拉回了缓慢复苏的轨道,并创出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纪录。
但日本经济也有很多“安倍经济学”无能为力的问题。“日本经济有很深刻的结构性问题,比如说老龄化、少子化,这单单靠 ‘安倍经济学’是解决不了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姜跃春表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军红称,“安倍经济学”对经济的总体拉动力量并不是很强,幸运的是,外需方面日本最近几年“占了不少便宜”,世界经济处于回升期,中美成为其两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即便这样日本的经济增长质量也不是很高,原因便在于日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太低,即潜在增长率太低,政策有效性显示不出来。
此外,激进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并提升了日本的债务负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截至2019年,日本债务总额占日本GDP比重为238%,其债务总额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两倍。如此大规模的举债和激进的货币政策,与其实现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额度几乎是不成比例的。进入到2018年后,受制于日本严重的老龄化与国民对未来的低预期以及劳动力活力降低等多种一时难以改变的顽疾,“安倍经济学”呈现出疲软态势。在日本内需难以提升的前提下,严重依赖于外需的日本经济很难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得到拉动。
而到了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令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成果几乎全部化为乌有,连一直被视为提振日本经济救命稻草的奥运会都被迫延期,日本经济结束了这一轮长达71个月的经济复苏周期,陷入深度衰退中。
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过去四个季度实际GDP的总规模缩水至485万亿日元(约合4.85万亿美元),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意味着,安倍在2012年推出的“安倍经济学”的所有增长几乎都被抹去。
疫情发生后,日本内阁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随着紧急状态解除和经济刺激计划作用显现,日本经济目前初步呈现触底回升势头。多数专家认为,由于内外需双双疲弱,经济缺乏复苏动力,恢复进程将非常缓慢。最新数据显示,日本个人消费持续低迷,工矿业生产恢复势头微弱,出口距离全面恢复仍有相当距离。
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认为,日本经济二季度创纪录下滑,其中约六成缘于个人消费大幅减少。随着就业和收入环境恶化,预计今后消费继续受到抑制,汽车等耐用品需求将被延迟,餐饮和娱乐等服务业仍面临严峻形势,这将大大制约三季度及以后的经济恢复。
在经济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下,日本政坛换帅令刚刚出现触底回升迹象的日本经济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下任领导人是否继续执行安倍路线无法猜测;与此同时,在经历长期缓慢的复苏后,安倍经济学实际已成强弩之末,也给后任留下许多未解的课题,日本经济政策存在很大调整空间。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