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出了一个乌龙,原定于北京时间20时30分公布的美国一季度GDP初值报告,延迟到20时32分左右才出炉,然而更加令人惊呆的一幕出现:媒体获取的数据还出了错,竟然显示美国一季度GDP年化季率初值录得4.8%,瞬间令投资者“傻眼”……
不过很快,数据就得到修正。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下跌4.8%,预期下跌4.0%,前值从2.1%修正为增长4.8%。
分析指出,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录得-4.8%,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低水平。这也标志着经济衰退的开始。
至此,
美国经济创纪录的长期扩张的顶峰如今正式陷入落体模式,分析师预测,届时企业停摆和裁员将带来打击,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在接下去的数周内不断看到美国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从未见过的崩溃经济数据。
经济形势或比大萧条时期更严峻
当地时间4月29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他称,从人们的心理角度而言,经济因疫情受到的不利影响,可能比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还要严峻。
觉得如今比大萧条时期还严重的还有桥水创始人。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在接受彭博采访时指出,
现在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环境都和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相似,不过,现在的市场数据情况看起来似乎更加糟糕。比如,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由于所有不必要的商店都关门了,美国经济的基石几乎全部被淘汰,消费者支出(占GDP的67%)下降了7.6%,耐用品支出下降了16.1%,服务支出下降了10.2%,出口下降8.7%,进口下降15.3%,其中服务业下降30%。
虽然,我们上回在题为
《又是大行情,刚刚原油暴跌20%,美元急跌,英镑急涨,发生了什么?》提到,本周末开始美国陆续已经有将近20州开始了重启经济,这导致了一些行业得到了恢复。不过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危机比2008年因美国楼市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后果更甚,投资者需要为在新冠病毒之后美国经济更大规模的衰退做好准备,比如,在过去五周中,
超过2650万的美国人提出了新的失业救济要求,几乎抹去了大萧条以来的所有就业机会,一般而言,失业率是最能反馈美国经济实际增长好坏的硬指标。
Capital Economic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Paul Ashworth)对CNBC表示:
第二季度美国经济GDP将表现得更加糟糕,或将下跌30%以上,比如,在短短的几周内,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关闭了,并解雇了数千万的工人,工厂和商店关闭,房屋销售下降,家庭大幅度削减开支,消费者信心正在下降,金融市场更是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财富。
还有更过的呢,摩根大通预期,
美国二季度美国GDP降幅为40%,此前预期为25%。
不只是投行,就连“自己人”都在唱衰美国经济: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赛特:第二季度美国GDP将跌至大萧条以来的低位,可能跌至-20%至-30%。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计2020年美国实际GDP将萎缩5.6%。
总而言之,经济学家的结论只有一个:
GDP如果真的跌到-20%甚至-30%,还有谁会否认美国正式进入衰退呢?
疯狂注水的美联储,步入危机的美元?
周四凌晨2:00,美联储FOMC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符合预期;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维持在0.1%不变。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本次利率决议声明表明,美联储承诺继续进行大规模隔夜和定期回购操作,
并承诺使用所有工具以支撑美国经济。
那美国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之前就知道了,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美联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了2008年所使用的全部剧本,
并采取了核弹式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无底线、不限量印钞,并压上了自己的全部赌注和弹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在短短的23个工作日内宣布放水了达12万亿美元流动性,然而,即便如此,现在美国市场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复苏。
上文已经明确了,为了支撑美国经济,美联储会承诺使用所有的工具,而美联储一直以来的做法也告诉了我们,美联储使用的方法无疑就是疯狂的印钞,而且因为经济没有得到复苏,所以之前的印钞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美联储还计划在未来六周内再印制出一个法国的GDP(约2.8万亿美元),这也使得其资产负债表到年底将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亿美元,甚至,美联储还宣布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始购买垃圾债券,美国财政部更是在稍早前暗示要发行期限为50年和30年的美国公债。
但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所有货币政策都没有真正奏效,那么为什么美联储这一堪称世纪性的大放水,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濒临大萧条的困境呢?
分析师指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新冠病毒在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无力应对,并暴露出种种弊端。
二是,美联储毫无节制滥用美元地位,实际则将美元推向了一条信用大跌的不归路,这样一来,全球投资者都在加速从美元市场撤离,离美元渐行渐远,进而,美国高度依赖全球投资者的楼市、债券等市场则受到重挫。
并且,随着美国的持续放水,在未来两到三年,
美元很可能被打回原形进入新一轮疲软周期。因为,美联储持续“放水”将促使美元流动性由旱转涝,并影响美元的价值和货币地位,高盛在4月22日发表的更新报告中认为,由于市场不确定性,虽然,美元在短期内将继续上扬,但根据分析师的警告,由于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支持措施,今年年底前美元将出现贬值,很明显,现在的病毒危机将会加速削弱美元的战略地位。并且路透分析师此前在一份预测报告中提到,一旦全球经济企稳或新冠病毒的影响放缓,
美元将在未来24个月内下跌超过15%,为何美元会大跌呢,因为所有这些美元纸张实际上都是印刷厂的工作成果,因此投资者逃离这种无抵押的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116万亿或正从美国撤离
知名经济学家Jim Rickards表示,十多年以来,
货币分析师们一直在寻找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被重置的迹象,现在的新冠状病毒危机将削弱美元货币地位的角色,因此使至少约合116万亿人民币将从美元资本市场逃离出来,转向收益更高的市场。
这在二周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接近于历史低位和美国将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的市场环境下将更加明确,而部分从美元资产市场撤出来的明智的国际资金却正在强劲的流入中国市场,彰显风向意义。
比如,尽管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海外投资者增加了中国债券的持有量,表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上周报道称,目前,外国投资者正在大量购买中国债券,持有的中国公共债券规模为2.26万亿元。分析表示,随着全球市场和投资者对中国在新冠状病毒后复产及经济数据持续复苏的乐观态度,促使全球市场将中国债券市场作为新的避风港,
因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扩大,中国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上升。高盛分析称预期此将吸引约1.2万亿美元资金在未来五年流入中国债券市场。
说说美元指数今日走势
就目前的基本面而言,凌晨美联储宣布政策决定后,美元指数触及盘中低点,并且,对疫情改善的乐观预期,也令美元走软。
其实,美元指数在3月下旬攀升至102.99的逾三年高点后,已经下跌超过3%,因全球央行推出了大规模刺激措施,以保护各国经济免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
今夜投资者又将迎来,
初请数据,北京时间周四20:30,投资者将迎来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数据。权威媒体调查显示,美国截至4月2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料为350万。
市场认为,随着新冠疫情造成了各行各业的停摆,
美国的失业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分析人士预计美国就业数不断走低的趋势将持续至三季度。
另外,今天晚上还需要留意美国将会公布3月PCE数据。最近几个月PCE物价指数月率都维持在0%上方,PCE物价指数年率则在1.6%-1.8%之间波动。
当前,市场预期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为-5%,如果公布值好于预期,或利好美元;如果公布值不及预期,或利空美元。
技术面,日线级别:走势震荡;日线图中,美元指数窄幅震荡;布林带上下轨收口,MACD死叉但动能有限,KDJ死叉;表明美元看空情绪占优,但下行力度不会太大,后续可能震荡走低为主。
上行方面,先留意100关口,这受10日均线压制,又是重要的心理关口,有较强参考性。若上破该关口,将有助提振多头情绪。阻力位进一步看向100.87,这是上周五触及的高点。若美元指数继续走高,留意101关口,这受布林带上轨与94.63-103上升趋势的23.6%回撤位双重压制。
下行方面看向60日均线99.30附近,若跌破,则进一步看向98.80附近,这是94.63-103.00上升趋势的50%回撤位,也是4月14、1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触及的低点。一旦失守,下看98.25一线附近,这是3月27日、30日测试的低点,同时与200日均线重合,有较强支撑性。若再度下破,支撑位进一步看向96.60一线,该点是76.4%回撤位。
(美元指数日线图)
4小时级别:宽幅震荡;四小时图中,美元指数近期走势疲软,MACD死叉,KDJ死叉且指数低于30;从技术面来看,美元短线可能进一步受到压制。
美元指数下方支撑位先留意前一交易日低位99.45;若该点位失守,进一步看向98.81一线,这是94.63-103上升趋势的50%回撤位,也是4月15日测试的低点。
上行方面,先留意99.83一线,这是本周一触及的低位;上破后留意100关口压制性,这是重要心理关口,又是周三测试高点,同时受布林带中轨压制。若再度上破,进一步留意100.60一线附近,这是布林带上轨处,有一定参考性,上破后依次留意4月24日高点100.87以及101关口。
(美元指数4小时图)
阻力:99.83;100.00;100.50;100.87;101.00;101.80
支撑:99.44;98.80;98.25;96.60
结论:美元短线偏空。留意下方99.44一线,下破后料进一步提振看空情绪,下看98.80一线。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