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熊市范围之广、暴跌程度之深综合衡量,昨日(3月21日)或许是全球股市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
全球股市周四重挫,多国市场触发熔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刺激政策计划令人失望,各国因疫情扩散采取的限制措施让经济前景愈发蒙上阴影。
在亚太市场上,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尼和巴基斯坦股市昨日陆续触发熔断,而欧美市场随后也接过了暴跌的接力棒。欧洲股市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则暴跌10%,创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单日跌幅。CNN“恐惧与贪婪指数”一度跌至1的极端恐惧区域!
随着股市再度暴跌,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昨夜先后宣布大手笔救市举措,然而他们的宽松尝试瞬间就被空头所击垮。欧洲央行周四宣布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公布新的LTRO工具,但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美联储则表示,本周四和周五将向华尔街注入逾1.5万亿美元的临时流动性,以防止恶劣的交易环境造成经济急剧萎缩。
而面对当前市场的疯狂抛售,股神巴菲特直呼“他活着89年以来,也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事情”。然而对此,美国特朗普却依然轻描淡写地表示市场“会没事的”。当日稍早些时候,特朗普宣布限制欧洲到美国的旅行,以防止新冠疫情扩散,但此举反而令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加剧。
☆道指暴跌10% 创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股市周四加剧跌势,道琼斯指数下跌近10%,创下1987年股市崩盘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也进入熊市。
标普500指数早盘一度跌逾7%,遁入熊市领域,并在开盘后不久触发15分钟的交易暂停。道琼斯指数周三跌入熊市,即较此前高点下跌20%,结束了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
道琼斯指数周四下跌2352.6点,至21200.62点,跌幅10%。标普500指数下跌260.74点,至2480.64点,跌幅9.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750.25点,至7201.80点,跌幅9.4%。这一下跌也让这个科技股集中的指数陷入了熊市。
具体来看,标普500指数11个类股全部下跌,房地产和工业股领跌。即使是那些投资者认为会从疫情中获益的公司股价也大幅下跌。高乐氏收盘下跌6.3%。吉利德科学公司下跌6.1%,该公司已开始测试一种治疗冠状病毒的疗法。
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最大的公司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航空公司和邮轮公司股票领跌。美国联合大陆控股有限公司跌25%,达美航空跌21%,Spirit Airlines跌33%。皇家加勒比游轮有限公司暴跌32%。
衡量恐慌情绪的指标目前已经与金融危机时期相当,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恐慌指数VIX暴涨40%,升至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CNN恐惧与贪婪指数盘初的读数报1,自2008年以来首次达到这一极值水平,表明市场目前处在极度恐惧状态,而一个月前投资者情绪还处于贪婪的状态。
“市场持续下跌告诉我们,迄今采取的所有措施都还不足够,”NovaPoint首席投资官Joseph Sroka表示。他说:“人们还看不到一个能使日常生活恢复正常的具体结果,所以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一些知名组织、教育机构甚至体育联盟都是出于谨慎而取消了一些活动,”Sroka说,“世界各地的一些主要机构正在营造一种氛围。我们很谨慎,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要谨慎。”
☆全球股市上演连环熔断!逾50股指跌入熊市……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昨日至少有八个国家的股市触发了熔断,包括美国、泰国、菲律宾、韩国、加拿大、巴西、巴基斯坦和印尼等。此外,全球至少有50个股票市场上演"熊出没",阿根廷股市已在近日高点接近腰斩。
以下是除美股外,一些全球其他股指的熔断情况:
当地时间3月12日,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暂停股票交易,股指跌9.17%,触发一级市场熔断,这是本周第三次触发熔断。
巴西股市本周已有三次熔断,其中一天内发生2次。自2月26日以来,该股指累计跌幅高达25%。
泰国股市周三盘中下跌10%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30分钟,时间为14时38分至15时08分。这是11年零4个月以来该国股指首次触发熔断机制。
3月12日,印尼股市跌幅超过5%,触发了停盘机制。雅加达综合指数一度下跌5.01%至4895.748点,创出了2016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巴基斯坦股指周四也大跌,触发市场交易暂停机制。截至收盘,大跌4.6%,为2017年7月以来最大跌幅。
菲律宾股市周四跌破6000点大关,至当天下午14:53左右,股市跌至5697点,跌幅达10.3%,触发熔断机制,股市交易暂停15分钟。
据Wind统计,本周逾50个全球股指自近期高点的跌幅超过20%,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
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越来越多的隔离措施相继出台。12日,斯洛伐克宣布对非本国居民关闭边境,爱尔兰、以色列和土耳其等宣布将临时关闭学校并限制公共活动。菲律宾将在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实行“社区隔离”政策……
“我们将陷入全球经济衰退,”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说,“现在看到的是各国经济将逐步陷入停滞,真正的问题在于,要重启经济并不容易。”
瑞银(UBS)财富管理高级副总裁恩特威斯尔(Kathy Entwistle)说:“这种冠状病毒很可怕,人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好像海啸就要来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天会爆发,但没人知道结果会怎样。”
☆美欧央行双双大手笔救市 在空头面前仍不堪一击!
随着股灾愈演愈烈,美欧央行周四双双宣布大手笔救市举措,然而在空头面前,依然显得不堪一击!
美联储表示,本周四和周五将向华尔街注入逾1.5万亿美元的临时流动性,以防止恶劣的交易环境造成经济急剧萎缩。纽约联储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做出这些改变是为了应对与冠状病毒疫情相关的国债融资市场极不寻常的干扰问题。”
美联储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与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磋商后发布上述指令。
纽约联储表示,本周将再进行三次回购操作,价值1.5万亿美元,其中两次5000亿美元的是3个月期回购,还有一个是1个月期回购。如果这些回购操作获得全部认购,美联储4.2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将增加35%以上。这些举措表明,美联储正在转向实施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部署的长期资产购买计划,首先是为了恢复市场功能,然后是为了刺激就业和产出更快复苏。
在美联储宣布上述举措后,美股一度出现大幅反弹,道指暴力拉升逾千点,然而这波升势依然非常短暂,此后不久便几乎完全回吐了涨幅。分析人士指出,交易员意识到美联储此举只是为了修复技术崩溃的债券市场,而非针对股市或普通民众,也未必能缓解经济受到的冲击。可能交易员是希望听到美联储买入股票。
欧洲央行周四则宣布了一项涵盖广泛的购债和低息贷款计划,旨在减轻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令人意外的是,欧洲央行并没有下调关键的基准利率。由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等主要央行在近几日相继降息,投资者此前曾普遍预期欧洲央行也会跟着降息。
相反,欧洲央行表示将以低至-0.75%的利率向银行推出低息贷款,同时在现有的2.6万亿欧元(合2.9万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下暂时加大购债规模。欧洲央行称,到今年年底将总共增加1,200亿欧元的购债规模,目前该央行的月度购债额为200亿欧元。
欧洲股市周四跌幅普遍接近10%,为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杰富瑞集团高级欧洲经济学家Marchel Alexandrovich表示,欧洲央行的一揽子计划令人失望。制定了更好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但没有降息,年底前只会增加1200亿欧元的额外QE,但我相信拉加德将表示,这些措施会集中在未来几个月,并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
☆面对股市暴跌:巴菲特直呼活久见 特朗普却说没事的
在市场恐慌之际,股民不禁想到了“股神”巴菲特。前不久,巴菲特豪掷4530万美元增持达美航空。然而,由于美股继续下挫,从买入价格看,巴菲特这笔增持价买高了。
近期,巴菲特接受最新采访时称,新冠肺炎和油价下跌是一记厉害的组合拳,尽管比不上2008年。令人意外的是,巴菲特竟然公开表示,他活着89年以来,也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事情。
为啥巴菲特表现如此“紧张”?或许是因为在此次熊市面前,“股神”也难逃市场冲击。随着美股暴跌,巴菲特重仓的股票市值缩水严重。
在2020年股东信中,伯克希尔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摩根大通、穆迪、达美航空和纽约银行梅隆公司。从涨跌幅看,除了苹果和可口可乐,巴菲特重仓其它的股票跌幅皆比同期大盘指数跌幅更深。其中,有7只股票跌幅超30%以上,甚至最高跌幅近40%,金融股成为市值蒸发严重区。
然而,即便“股神”巴菲特也已不再淡定,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仍高坐钓鱼台。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表示,市场“会没事的”。他暗示如有需要可能会动用紧急权力。市场将会有非常大的反弹。特朗普还表示,自己不支持众议院的新冠病毒疫情纾困法案。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限制欧洲到美国的旅行,以防止新冠疫情扩散,此举或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更多干扰。欧盟方面对此回应称,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单边主义行为。
Evercore ISI政策经济学家Ernie Tedeschi在一份简报中写道:“特朗普总统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一次非同寻常的演讲中,没有提出有关刺激经济的重大新想法,只是说他将向国会提出一个含煳其词的工资税减免方案,而不会坚决支持任何企业的规模/规模。这实际上把问题推给了国会,国会仍在计划下周休会。”
美联社消息称,为应对新冠疫情,美国国会大厦、参众两院大楼将关闭至4月1日。
MUFG策略师Chris Rupkey表示,特朗普的疫情应对措施或导致下一次大萧条。EvercoreISI则指出,“许多投资者对美联储尚未采取任何额外措施感到震惊。我们只是强调,投资者目前急需寻找某个人、甚至任何人成为领导者。也许美联储的所作所为还不够,但如果他们采取强力措施并表现出领导力,那可能会对市场有所帮助”。
返回外汇网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