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三(1月10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价6.5207,贬值至2017年12月29日以来最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上日调降239点,降幅创2017年9月12日以来最大。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968。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报6.5207,夜盘收盘报6.5285。
人民币汇率为何急转“掉头”直下?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升破多个关口。数据显示,从12月19日至1月8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180个基点,涨幅近1.8%。同一时期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约1130点,涨幅达1.7%。
不过,周二(1月9日)两岸人民币汇率未能延续此前涨势,盘中双双大跌。
周二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截至16:30收盘价报6.5207,为逾一周新低,较上一交易日跌251个基点,创逾3个月最大跌幅,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跌223个基点。周二傍晚7时左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更是跌破5.30大关,创下6.5307当日新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同样萎靡,盘中升破6.53大关,一度大跌逾400个基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时表示,在美元指数没有显著变化情况下,人民币的暴跌很可能是受央行政策消息面的影响。
周二有媒体报道称,央行于近期通知部分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参数调节后,各报价行不再对上一交易日的日盘波幅进行逆周期过滤,该调整已于近日生效。
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组织各美元报价行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具体而言,在计算“逆周期因子”时,可先从上一日收盘价较中间价的波幅中剔除一篮子货币变动的影响,由此得到主要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变化,再通过逆周期系数调整得到“逆周期因子”。
对此,
央行在9日晚间回应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的常务理事、中国外汇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分析表示,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升值过快,这次的“急跌”表明人民币汇率在技术上需要修复;另一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在本周一已经开始往上走,因此,
美元反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岸美元人民币日线图
华创证券则认为,近期人民币走势和2017年3季度颇为相似,但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和一篮子货币的双升值指向的是贬值预期和资本外流的反转,与市场走势形成正反馈,而近期人民币走强主要由弱势美元的外力驱动,可持续性较弱,随着1月联储议息会议的临近,预计美元将阶段性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将再次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