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网6月1日讯——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正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则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将由“前一交易日日盘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三者共同决定,进一步弱化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于是,人民币涨疯了!
周三(5月31日)盘中,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盘中连续升破6.82、6.81、6.8、6.79、6.78、6.77、6.76关口,创下7个月新高。从5月25日离岸人民币开始上涨以来,经过5个交易日,离岸人民币已经暴涨近1000个基点!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图
周四(6月1日),在岸人民币涨至6.7930,创2016年11月10日以来新高。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60分钟图
人民币只是加入了新因子而已,为何会如此疯涨?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人民币为何要加入逆周期因子?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
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表示,自己也是使劲读了好几遍才基本搞明白。通俗地讲,应该是下面几个意思:
一是即期汇率总在中间价上面飞的格局很不好,这种格局很容易刺激贬值预期;
二是之所以中间价和即期汇率总是不甚“亲密”,可能是现在的定价机制有问题;
三是既然定价机制有问题,就把它修改一下,加一个新变量,起个名字叫“ 逆周期因子”,争取让即期汇率和中间价重新牵手;
四是这个“逆周期因子”怎么计算呢?各家中间价报价银行自己琢磨去。但最后公布中间价的时候,由央行统一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概括而言,短期内抑制贬值预期,中长期抑制市场“羊群效应”是定价机制修改的核心目的;实现手段则是在“参考一篮子”和“参考收盘价”双原则之外,加入一个报价银行主动权比较大的“主观调节因素”。
当然韩会师也表示,与此前的机制调整相比,“逆周期因子”的计算不甚透明,从改革的长期进程看,增加透明度是长期目标,所以这一次中间价定价机制的调整绝不是最后一次,更可能属于阶段性的过度政策。
责任编辑:fo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