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10日)早间发布的中国10月份通胀数据显示,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升幅仅为1.3%,相比9月的1.6%大幅走低。同时,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仍录得5.9%的同比降幅,连续44个月录得下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风险依旧巨大。业内各界分析人士也对此展开了全面评论:
PNC金融服务集团经济学家比尔·亚当斯表示:中国的通胀数据凸显出决策者需要放松货币政策,并允许人民币贬值。油价下跌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抑制了中国通货膨胀,而中国的国内需求疲软,增加了国内产品的成本压力。他补充道,出口行业的全球市场份额的损失,阻碍了消费品生产商提高价格。随着国内外需求可能继续低迷,该机构预计中国央行在未来数月内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澳新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表示:十月中国的价格数据体现了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剧。他们说,由于猪肉价格周期似乎已经见顶,价格涨幅正在逐渐减少,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回升。十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5.8%,低于上月增长的17.4%。经济学家说,今天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现,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来放宽货币政策。他们还补充说,生产者价格指数几乎连续四年为负值,因此公司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也很难。
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表示: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在十月出现连续第四十四个月的下跌,连续多月低于期望指标。除非固定资产投资触底反弹,否则出厂价不会提高。他补充说,“一带一路“应该能创造一定的需求,这指的是中国的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即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建设道路,铁路和海上交通网络。但在那之前,该机构仍持消极的态度,
中国招商证券的经济学家林燕表示:在CPI同比增长率于10月份下降至1.3%后,中国的通胀率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后回升。她补充说,一个温和的消费者价格复苏,不会对中央银行的宽松政策造成约束。林燕预测,中国央行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不太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削减基准利率。她说,10月份低于预期的消费者价格和出厂价,在经济降温的情况下软化了国内需求。她预测中国的消费通胀率将在11月回升至1.5%。
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国十月份的通胀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继续遭受需求疲软以及生产力过剩。沈说,很显然,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问题是,如何恢复低于预期的增长率,同时重组经济减少产能过剩。
同时,法国巴黎银行预计,中国通胀率在四季度剩余时间内将继续低迷,这将为进一步的政策宽松行动开启大门。而在存款利率已经被彻底放开的情况下,调整利率的刺激效果将有限,因此,中国央行可能会通过变相“量化宽松”的方式向市场输注流动性,来带动通胀率和经济增速持稳。
责任编辑:fo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