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近日发布报告称,自8月11日开始
人民币(6.3913,-0.0076,-0.12%)对美元贬值幅度已经超过3%,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一定的压力,也体现了政府坚持市朝改革的决心。惠誉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各项结构性缺陷。此时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度会让中国经济承担一定风险,但政府的行为也说明,无所作为比推行改革的风险更大。
8月11和12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两天降低
人民币(6.3913,-0.0076,-0.12%)对美元汇率中间价。8月11日1.9%的跌幅成为自 1993 年以来最高当日跌幅,而 8月11至12日的累计跌幅达到 2.8%。
中国央行一直控制
人民币(6.3913,-0.0076,-0.12%)对美元汇率,每日波动不得超过中央规定的汇率波动区间的2%。人民银行表示,此次
人民币(6.3913,-0.0076,-0.12%)贬值属于一次性技术调整, 体现了市炽率几个月来持续偏离中央规定的波动区间,而且本次调整将有助于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惠誉认为,此次贬值也有利于
人民币(6.3913,-0.0076,-0.12%)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纳入 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标准,IMF将于今年11月左右宣布五年一次的评估结果。
然而,惠誉认为,此轮贬值恐怕也与中国 7 月疲软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欠佳,以及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不无关系。人民银行可能将本次贬值解释为技术调整,但允许人民币贬值的做法说明中国经济正在承受广泛压力。
和某些新兴大国相比,截至目前本次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有限,例如去年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跌幅分别达到 35%和 45%。此外还应看到,本次贬值是在中国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上升的背景下发生的(年初至今已上升 3.6%),与之相比,韩国的 NEER 同期上升 2.1%,而日本降低了 1.1%。本次贬值幅度目前来看仍属适中,且与人民银行8月7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所述货币政策立场总体保持一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定价机制的变化与中国推进资本市场关键领域市朝的其他措施一致。近期此类措施还包括允许银行自 2015 年 6 月开始以自由存款利率发行大额存单。这表明自 2014 年第 4 季度以来政府一直对大规模资本流动持默许态度。
但惠誉也指出,允许市场规律更自由地发挥作用意味着经济将承受更大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为了让名义汇率在 8月11日之前保持在更稳定的水平,政府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来吸收对外账户出现的压力。中国的外汇储备从 2014年6月底 3.99 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减少到 2015年7月底的3.65 万亿美元。从外部流动性角度看,外汇储备缩水未必是影响经济的负面因素,因为截至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仍然很大。但是,这会影响到国内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削弱去年 11 月出台的广泛货币宽松政策的效果,进而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管理难度。
从中国政府今年 7 月积极干预市场运作、减轻股市震荡的行为来看,政府对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的容忍度仍然有限。中国经济正在努力解决以前因债务拉动、投资刺激而导致的结构性缺陷,此刻允许经济中出现更多市朝导致的波动似乎有违常理。可是,市场规律可能正是解决缺陷的关键一步,即市场规律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并能够指出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
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大幅贬值且超出了惠誉的预期,则这种会加剧亚太区面临的经济挑战,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已经不再繁荣,贬值可能会波及那些对中国消费领域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主要商品出口国。贬值会让许多经济活动出现‘本土化’的一种回归中国的趋势,也会让某些原本和中国相比有一定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家在此轮人民币贬值中承受一定压力。
责任编辑:forex